励学益研网

坚守在变局中还有价值吗?

于喧嚣中坚守,于时代里闪光

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,裹挟着信息、机遇与诱惑,冲刷着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,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,被“内卷”的焦虑、“速成”的神话和“躺平”的无奈所裹挟,在喧嚣与浮躁中迷失方向,越是这样的时代,我们越需要回望内心,叩问那个古老而永恒的命题:坚守的价值何在?在我看来,坚守并非愚顽不化的固执,而是抵御虚无的锚点,是成就卓越的阶梯,更是安顿灵魂的归宿。

坚守在变局中还有价值吗?-图1

坚守,是抵御时代虚无与浮躁的坚实锚点。

当“流量为王”成为信条,当“一夜成名”成为神话,当无数人追逐着风口,渴望着“风口上的猪”般的轻松获利,一种深刻的虚无感便悄然滋生,人们像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,却在每一次追逐后发现,那不过是海市蜃楼,坚守,便是在这片喧嚣的海洋中,为我们的人生航船抛下的一个沉重而坚实的锚。

这个锚,可以是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的科研定力,屠呦呦团队为了提取青蒿素,经历了191次失败,在无数质疑和冷眼中,他们坚守着科学求真的初心,最终为世界带来了福音,这个锚,也可以是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的工匠精神,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,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与专注,让蒙尘的国宝重焕光彩,他们坚守的,不仅仅是一门技艺,更是一种对文化、对历史的敬畏,正是这份看似“笨拙”的坚守,让他们在速朽的时代潮流中,留下了不朽的印记,为我们抵御了“来日方长”的虚妄和“朝三暮四”的浮躁。

坚守,是通往卓越与成就的必经阶梯。

任何领域的登峰造极,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伟大的作品也不是一夜写成的,那些我们仰望的璀璨星辰,无一不是在无人问津的黑暗中,凭借着一束名为“坚守”的光,独自跋涉了漫长的旅程。

文学巨匠路遥创作《平凡的世界》时,曾深入煤矿体验生活,在艰苦的环境中,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与孤独,耗时六年,数易其稿,正是这份对文学创作的极致坚守,才铸就了那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实主义丰碑,音乐家贝多芬,在听力逐渐丧失的绝境中,没有向命运屈服,反而坚守着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”的信念,创作出了《第九交响曲》等不朽乐章,如果说天赋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快,那么坚守则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,它让我们能够忍受“昨夜西风凋碧树”的孤独,积蓄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的视野,最终迎来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后的蓦然回首与豁然开朗。

坚守,是安顿个体灵魂、实现生命意义的最终归宿。

在物质日益丰裕的今天,精神世界的贫瘠与迷茫却愈发凸显,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,却也更容易在选择的迷宫中感到疲惫和空虚,坚守,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了一种确定性和秩序感,它让我们明白,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价与标签,而在于内心所珍视的信念与原则。

这份坚守,可以是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”的安贫乐道;可以是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大丈夫气节;也可以是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淡泊心境,它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,能守住底线;在面对挫折时,能保有韧性;在面对喧嚣时,能听见内心的声音,坚守,最终指向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同,当我们为了自己真正热爱并坚信的事物而付出时间与心血时,我们的生命便被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,我们的灵魂也因此找到了安放之所,从而获得真正的平静与丰盈。

诚然,坚守并非意味着故步自封、墨守成规,真正的坚守,是“以今日之我,逐明日之我”的动态平衡,是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,不断学习、与时俱进,它需要我们有“虽千万人吾往矣”的勇气,也需要有“君子豹变”的智慧。

于喧嚣中,让我们学会坚守,坚守一份热爱,一份原则,一份对真善美的执着,因为,正是这份看似固执的坚守,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站稳脚跟,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,在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里,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芒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