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体心理辅导报告
第一部分:基本信息
| 项目 | |
|---|---|
| 报告编号 | [C20251015-001] |
| 来访者姓名 | [使用化名,如“李女士”] |
| 性别 | [男 / 女] |
| 年龄 | [XX] |
| 职业/身份 | [大学生、公司职员、自由职业者] |
| 婚姻状况 | [未婚、已婚、离异] |
| 文化程度 | [本科、硕士] |
| 联系电话 | [保密,仅用于紧急联系或预约] |
| 初次咨询日期 | [YYYY年MM月DD日] |
| 报告撰写日期 | [YYYY年MM月DD日] |
| 报告撰写人 | [咨询师姓名及资质,如: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XXX] |
| 所属机构 | [XX心理咨询中心、XX医院心理科] |
第二部分:主诉与问题呈现
主诉:

- [简要概括来访者最主要的困扰和求助原因,通常使用来访者的原话,]
- 示例:“我最近一个月总是失眠,晚上睡不着,白天没精神,工作效率下降,感觉生活失去了色彩,很痛苦。”
问题描述:
- [详细描述来访者的问题表现,包括情绪、认知、行为和生理四个层面,]
- 情绪方面: [情绪低落,感到悲伤、空虚、无助;易怒,对小事发脾气;焦虑不安,对未来感到担忧,]
- 认知方面: [自我评价过低,认为自己一无是处;思维迟缓,注意力不集中;存在灾难化思维,对事情的看法非常消极,]
- 行为方面: [回避社交活动,不愿与人交往;工作效率显著下降,无法完成工作;兴趣减退,以前喜欢做的事情现在都提不起劲;出现拖延、酗酒等行为,]
- 生理方面: [失眠(入睡困难、早醒或睡眠浅);食欲改变(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);头痛、胃痛等躯体不适;精力减退,容易疲劳,]
第三部分:个人史与背景信息
成长经历:
- [简要描述来访者的童年、青春期、求学等关键成长经历,重点关注对当前问题有影响的事件,]
- 示例:来访者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,是家中独子,父母对其期望较高,童年时期性格内向,朋友不多,高中时期因学业压力巨大,曾出现过短暂的焦虑情绪,但未进行系统干预。
家庭系统:
- [描述家庭结构、成员关系、教养方式等,]
- 示例:家庭结构为核心家庭,父亲性格较为严厉,母亲过度保护,父母关系尚可,但沟通较少,来访者从小被要求“必须优秀”,形成了追求完美、害怕失败的认知模式。
教育与职业背景:
- [简述求学和职业发展轨迹,以及重要的人生转折点,]
- 示例:本科就读于XX大学,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工作,工作压力较大,近一年因项目失败,受到上级批评,开始出现严重的自我怀疑和情绪问题。
重要生活事件:
- [列出近1-3年内发生的对来访者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,]
- 示例:1. 两年前亲人去世;2. 一年前与伴侣分手;3. 三个月前工作项目失败。
过往咨询与医疗史:
- [来访者是否曾接受过心理咨询、精神科治疗,或服用过相关药物,]
- 示例:否认有精神疾病史,曾于一年前因失眠问题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,服用过助眠药物(具体药名不详),但效果不佳,否认有心理咨询史。
第四部分:心理评估与分析
临床观察与印象:
- [描述咨询过程中的行为表现,如衣着、仪表、言语、情绪状态、思维逻辑、自知力等,]
- 示例:衣着整洁,谈吐清晰,有较强的求助动机,情绪低落,语速较慢,多次提及“没有价值”、“很累”,逻辑思维清晰,自知力完整,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寻求帮助。
评估结论:
- [基于以上信息,给出初步的心理评估结论,此部分需谨慎,通常使用描述性语言而非诊断标签,]
- 示例:综合来看,来访者目前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,社会功能(工作、人际交往)已受到显著影响,其问题核心源于长期的完美主义认知模式,在遭遇重大生活挫折后,自我价值感严重受损,引发了情绪和行为的全面失调,评估结果倾向于“抑郁状态”,建议结合专业评估进一步明确。
第五部分:咨询目标与计划
咨询目标:
- 短期目标:
- [改善睡眠状况,建立规律的作息,]
- [识别并挑战消极的自动化思维,如“我是个失败者”,]
- [学习并运用至少2种情绪调节技巧,]
- 长期目标:
- [重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,]
- [改善人际交往模式,建立支持性的社会关系,]
- [提升应对生活压力和心理挫折的韧性,]
咨询计划:
- 咨询频率: [每周一次,每次50分钟,]
- 咨询形式: [面对面个体咨询,]
- 理论取向: [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,结合人本主义的无条件积极关注,]
- 主要干预策略:
- 建立关系与心理教育: 营造安全、信任的咨询氛围,帮助来访者理解其情绪反应的心理学机制。
- 认知重建: 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、思维记录表等技术,帮助来访者识别、评估和修正非适应性信念。
- 行为激活: 协助来访者制定并执行愉悦感或有成就感的活动计划,打破“情绪低落-行为退缩-情绪更低落”的恶性循环。
- 情绪管理训练: 教授放松训练(如深呼吸、正念冥想)、情绪日记等方法。
- 家庭/社会支持系统探索: 探讨如何与家人沟通,以及如何重建社交网络。
第六部分:咨询过程与进展
- [分阶段或按次简要记录咨询的核心内容、关键干预和来访者的变化,]
- 第1-3次(建立关系与评估阶段): 主要收集信息,建立联盟,来访者表达了强烈的无助感,通过倾听和共情,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。
- 第4-6次(认知探索阶段): 引入认知行为模型,帮助来访者识别“必须完美”、“不能失败”等核心信念,来访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情绪的联系,并尝试记录负面想法。
- 第7-9次(行为干预阶段): 开始制定“行为激活”计划,从简单的散步、听音乐开始,来访者反馈情绪有轻微改善,但执行计划时仍有畏难情绪,咨询师进行了鼓励和问题解决。
- [当前阶段](巩固与深化阶段): [描述当前正在进行的咨询工作,来访者的最新进展和遇到的困难,]
第七部分:总结与建议
咨询总结:
- [对本次咨询周期进行总体评价,]
- 示例:经过XX次咨询,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有所稳定,睡眠质量得到初步改善,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,并开始尝试改变,求助动机保持稳定,咨询联盟良好。
对来访者的建议:
- [鼓励来访者将咨询中的收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,]
- 示例:请继续坚持完成“行为激活”计划,并尝试将学到的认知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,保持耐心,改变是一个过程,如果感到情绪再次低落,及时与咨询师沟通。
对相关人员的建议:
- [如果必要,可对来访者的家人或同事提出建设性意见,]
- 示例:建议来访者的家人多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,而非过多的建议或批评,创造一个轻松、无压力的家庭氛围。
后续咨询安排:
- [说明后续的咨询计划,]
- 示例:建议维持每周一次的咨询频率,持续观察和评估,待情绪稳定后,可逐步过渡到每两周一次的咨询,直至咨询目标达成。
第八部分:保密声明与签署
保密原则声明:严格遵循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,仅用于内部专业评估和制定咨询方案,未经
